7月29日,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、广西人民出版社承办的《舍陂记》新书分享会亮相国际会展中心广西出版展团。广西作家、《舍陂记》作者陈纸与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方晨,广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、副总编辑白竹林在活动现场畅谈新书的创作经历,以及对乡土文学时代价值的思考。
一部献给故乡的“灵魂之书”
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何骏说到,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。广西人民出版社重点打造的“中国乡存丛书”以人文视角观照农村变迁,具有较大历史价值、文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。此次推出的第七部作品——《舍陂记》是出生、成长于江西舍陂村,最后定居于广西南宁市的作家陈纸献给故乡舍陂村的“一部灵魂之书”。
(资料图)
陈纸在书中以散文的笔触,深情回忆、书写了成长、离乡、归乡过程中的往事,把深镌于脑海中故乡的一人一事、一草一木、一餐一食、一器一物娓娓道来,鲜活而生动,刻画了一个可知可感的变迁中的中国乡村,为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留下了珍贵的见证,为所有离乡者的乡愁找到了一个精神家园。
深入探讨有关乡土文学创作的话题
在访谈环节,陈纸、王方晨、白竹林三位嘉宾就与故乡有关的话题、乡土文学的时代价值、图书出版背后的故事等,与现场读者进行了交流。陈纸说,“人至半百,开始喜欢回忆。其实从40岁开始,我的目光更多地就投入了对故乡的关注。这些年,故乡的变化很大。不忘来时路,才能更好地往前走。我的写作也是如此,之前的几十年,故乡总是以零碎的形象,时不时出现在我的小说及散文中。现在,转了一个大大的圈,我回来了,因为我的‘精神原乡’在故乡。四五年前,我出版了《原乡人》一书,该书重点写人,《舍陂记》重点物。两本书合起来读,才能拼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乡。”
王方晨认为,“小说笔法的运用,极大地增加作品的可读性。有一些篇章,叙事非常精彩,甚至可以作为纪实小说来看。这本散文集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。”关于乡土文学的创作手法,王方晨认为,乡土文学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,的确必须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。也就是说,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的乡土文学,理应充满了丰富的现代意识和精神。
在交流环节,白竹林介绍到,“中国乡存丛书”已出版七部,接下来将不断推出从不同角度传承农耕文明的新作,用文字记录下人们做过的农活、跑过的田埂、吃过的饭菜、童年眺望过的戏台。同时,南北方气候、文化、习俗差异很大,计划进一步推出展现北方农村的乡土记忆和农耕岁月的作品,为整个中国的农耕文明立传,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贡献出版人的一份力量。
旨在为时代保留一份乡土记忆
邱华栋、东西等著名作家联袂撰写了《舍陂记》的推荐语。作家陈纸用质朴或深情的文字、写实或白描的手法描述生活了21年的故乡舍陂村的过往和现今。
“中国乡存丛书”中的《瓦檐下的旧器物》《一个村庄的食单》《故园农事》等多部著作先后荣获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、冰心散文奖等众多奖项,多次入选国内权威好书榜。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,“中国乡存丛书”以文学的笔触书写乡土中国与乡愁,致敬农耕文明和养育我们的乡土,为农耕文明立传、为变迁中的中国保留一份纯真而美好的乡土记忆。
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兰慧 报道)
责任编辑: 蔡继钗
上观号作者:大众日报
标签:
滚动